矫枉过正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矫枉过正

【拼音】: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解释】:

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南朝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举例造句】:

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成语典故】:

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晁错,从而出现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矫枉过正的意思及故事】相关文章:

[db:内容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