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 (一)语 文2024.11.12本试卷共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社会的共享传统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根据多年来的田野调查,尽
2、管乡村共享传统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元,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知识共享、社会共建、道德共育等为核心要义的。自古及今,村落社会从来都不是散漫、杂乱与自足自闭的,而是依靠内部知识的不断积累与充分共享,承接国家礼治传统,倡导公序良俗。具体看来,乡村知识共享传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知识共享促进了村民“地方感”的形成。人是社会的人,通过共处交流得以共享知识,确立身份认同,其生活世界也由此获得文化意义。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言,人们之所以能够体验到意义,仅仅因为他们能够互相交谈,能够听懂彼此和让自己也弄明白。正是乡村社会中的知识共享传统,使得村民在年复一年的共同生活中赋予乡村生活以文化意义,而对于某种“地方感”的心
3、领神会则是产生文化意义乃至构建地方认同的重要因素。其二,礼仪教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礼仪知识并非空悬于整体社会生活之上,而是与各种地方性知识相互嵌套,混融于地方社会中的故事传说、戏曲说唱、庆典仪式等文化事象之中。事实上,基于知识共享而形成的乡村共享传统,乃是自古及今中国社会国家礼治模式与乡村自治系统形成内在关联的关键。乡村社会中的公共活动是以地方社会秩序的优化为基本指向的。在鲁中乡村地区的调研发现,相邻村落多有共享节庆仪式的传统,以对仪式神圣性的共同维护为前提,既相互参与,又存在着某种分工,并由此结成了“对子村”或联村组织的关系。在每一个村落内部的广场、村庙等公共空间,村民定期欢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