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韶关市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一模)韶关市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一模)韶关市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韶关市 2025 届高三综合测试(一)地 理 本试卷共 6 页,19 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2024.11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2、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分,共分,共 48分。分。人口吸引力是迁入人口比重与常住人口(或城镇人口)比重之比。人口吸引力等于 1,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规模是相对匹配的,属于等配类型;若大于 1,则属于超配类型;若小于 1,则属于低配类型。图 1 示意为我国 2010-2020 年不同层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变化。据此回答 12题。1.2010-2020年,我国不同层级城市人口吸引力变化最大的是 A.直辖市 B.省会城市 C.一般地级市 D.计划单列市 2.低配类型城市

3、人口吸引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用地规模较小 B.城镇常住人口少 C.二、三产业规模小 D.教育科技水平低 地理测试题第 1 页(共 6页)安徽淮南因长期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的采煤区沉陷。当地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在采煤沉陷积水区进行了“漂浮式稻田”试验(图 2 所示)。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浮床+装有营养基质的种植杯栽培水稻并获得成功。据此回答 34题。3.实验发现,某水稻品种在采煤沉陷积水区进行“漂浮式稻田”种植比当地常规种植提前 10-15 天成熟,主要得益于 A.种植杯基质更肥沃 B.种植技术先进 C.湿度大、温差小 D.水面光照充足 4.采煤沉陷积水区发展“漂浮式稻田”可 充分利用沉陷区水

4、域 调节耕地占补平衡 节约水稻种植成本 帮助沉陷区生态修复 加速沉陷区地面沉降 A.B.C.D.中微子是宇宙中穿透性极强的粒子,易受宇宙射线干扰,探测率极低,极难捕捉。目前全球有三个中微子实验室,分别在中国、美国和日本,全部建在地下。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推动了我国超大型高精度探测器设计制造、超大跨度实验洞室等一系列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据此回答 56 题。5.全球三个中微子实验室全部建在地下,主要考虑 A.减少宇宙射线的干扰 B.保持温度恒定 C.减少地面震动的干扰 D.减少噪声影响 6.广东大力推进中微子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岗位 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C.完善基础设施 D.缩小省内区域差异 2024 年 9 月 25 日 7 时 33 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将 5 颗卫星送入晨昏轨道。该批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气象观测等领域。晨昏轨道是一种特殊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面与地球的晨昏圈始终近似重合,且始终跟随太阳的步伐,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与太阳-地球连线的夹角保持不变。据此完成 78题。7.当该火箭发射的卫星第一次进入晨昏轨道并飞跃赤道某地(0,60E)上空时 A.北京的当地时间为 16 时 B.纽约(40N,74W)当日太阳高度最大 C.广州塔影子可能朝向西北 D.昆仑站(8025S,7707E)极光

6、灿烂 8.卫星沿晨昏轨道飞行可 A.获得更大的初始速度 B.获得稳定的气象观测条件 C.获得更大的观察视野 D.获得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 地理测试题 第 2页(共 6页)我国某地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降雨是当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水分是限制当地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其动态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植被的组成、结构、形态和生理特征。图 3 示意该地区某年三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率和降雨量的变化。据此完成 910 题。9.该年 8 月土壤含水率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最少 风力强劲 植物需水量大 蒸发蒸腾较强 A.B.C D.10.该地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说明 A.混交林生长需水量最小 B.山杏林涵养水源功能最强 C.沙棘林的生态效益最好 D.10 月份三种植被最为茂盛 汉水(今称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据民国夏口县志记载“成化初(14651470 年),忽于排沙口下、郭师口上直通道,约长十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古道遂淤。”汉水水系发生自然演变后(图 4所示),下游的来水来沙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形成现在的河道。据此完成 1112题。11.汉水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水系演变的主要作用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