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九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哈九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哈九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哈尔滨第九中学校 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分值: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释名云: “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如南山经的招摇山, “有草焉其名曰祝余” “有木焉

2、,其名曰迷数”。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 “音如婴儿”等。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 “水有罔象,丘有峯,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

3、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名字确定, “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鹭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毳冕”则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周礼之所以如此关注“名物”,正因为“名物”有“用事”之目的,此小者关乎地位、财富,大者事关尊卑、等差以及社会秩序,此即周礼之核心目的。周代乃礼仪大邦,其礼仪制

4、度和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与名物学息息相关。仅周礼所涉名物类型就有二十余种,这些名物根据名称范畴、功能属性、职官归属等作了更细致的区分。名不同则其形制、功能也随之各异,体现出时人清晰的思想逻辑,远远走出了早期先民浑朴的命名状态。后人常以周礼皆为“繁文缛节”,对此多有讥刺,认为其繁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诸多“名物”的区分和配用上。其实,正是借助于“辨析名物”使得相关名物各有所用、各有象征,周代才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名实、名号、名分、名序、名目等格外敏感重视,也正是由此而来。(摘编自王静、郗文倩从“命名识物”到“辨物刻物”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知识技术和思想观念)材

5、料二:张定浩文学与名物一文讨论了名与物在文学当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文学的基本相对性,在于使人“从观念的重重罗网中挣脱出来,重新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并被万物和事件所观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单是知道这些事物抽象和普遍的名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们在彼时彼刻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将那些被湮没的具体的名和同样被湮没的具体的物相连接,如此它们才可能复活,像密码锁的开启,咯哒一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生活世界,而非我们带着今日眼光所以为的那个现实世界,才得以呈现。”什么是“抽象和普遍的名字”,什么又是“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呢? 唐宋之际,某种芜杂琐碎的名物记录开始悄然渐增,人们热衷于为寻常事

6、物巧制“文呼”,为已有常名之物另取新名; 至于在北宋兴起,在南宋自成一类的谱录,乃至热衷于名物记录的小说,则更是风气已开之后的产物了。此类作品对名物的记录,并不以训诂与考证为目的,它们与巧制“文呼”的风气一样,与其说是为了准确指称某物,不如说是出于审美与娱乐之动机。牡丹,有鹤翎红、倒晕檀心、九蕊真珠; 砚之形制,有仙桃、玉台、月池; 酒,有瑶池、兰芷、千日春在牡丹、砚、酒等“类名”底下,它们提示的差异微乎其微,难道没有它们,或者说没有这些差异,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与交流会受到影响吗?然而,正是它们,能够打破“简单固有的符号化认识”。 “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牡丹、砚、酒,而有心人在千百年间孜孜不倦地记录下的九蕊真珠、月池、千日春等繁冗琐碎的“无用之名”,才在当时的生活(而非生存) 当中具体地被唤起。此外,张定浩还借金字澄的小说繁花来说明, “人的真实的活动与感情,需要一个具体的物的世界来安放,并通过那些物的名字来保存”,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