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以下展示关于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海淀区高一年级练习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2、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
3、异。“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取材于官锐园、赵晶等的相关文字)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情和共情都涉及面对他人处境时的情绪感受。B. 较之于同情,共情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发生。C. 共情发生时的双方关系要此同情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