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9:4511:45)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题号125891013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同时,“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

2、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胭脂、月白、石青、黛色、松花黄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名称诠释了独属于中华文化的浪漫:胭脂由“燕支”化名而来,后既是颜色也是女子梳妆用品;月白借月亮之色,月之光似白似蓝;石青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个“石”字将颜色具象化;“黛”为女子画眉的矿物,后将黛色用来形容颜色;松花黄出自松树春天的花骨朵。研究表明,我国历朝历代的色彩名称约有400个,可谓十分丰富。例如,仅是绿色就有松花碧、葱根绿、石绿等,红色则有桃红、洋红、珊瑚红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色彩的命名往往与具

3、体的物体有关。然而,时至今日,物名与色名如何对应仍旧是一个难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巨欣认为,人类越来越依赖语言文字表述自然的色彩,“自然的色彩”似乎离开文字和数字变得难以描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青”和“蓝”到底是什么关系,他通过蓼蓝染色的实验来求证,并由楚辞唐宋诗词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描述建立起物名和色名之间相关的色彩谱系,为人们探讨物名和色名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中国各个朝代的“流行色”各不相同,这实际也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例如,唐代服饰制度的“礼常分制”是服色自由的前提。唐代的开放是完全建立在礼制基础之上的,但在非

4、正式的场合中,女性服饰似乎没有色彩的禁忌,她们可以穿着任何她们想穿的颜色。而盛唐的安定统一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文化的“世俗化”提供了厚实的土壤。“礼常分制”造就了唐代女性日常服色的“随所好尚”,服色中极具审美时代特征的“红绿”配色才得以应运而生。“唐代整体开放的风气下,美的概念更加生动和宽泛,服饰中红绿配色不仅展现了外观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唐代文化高度的包容。所以并不是一味追求高高在上的雅致。”北京联合大学讲师曲音评价。中国传统色彩在配色和合色方面也有着独特之处,如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通过晕色、两色晕、三色晕呈现色彩的浓淡及色阶的不同,形成了色彩的立体生动的效果;在建筑方面,从盛唐到

5、北宋,逐渐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彩画类型;清朝中期三部布经在染料搭配和使用方面也出现固定组合模式。(摘编自中国文化报传统色彩中的东方智慧)材料二:在红楼梦作品中,作者在对众多主题服饰色彩的选择及搭配方式等细节描写过程中,色彩基调主要是红色和绿色,再搭配其他辅助配套色彩,总结出了一系列诸如“桃红柳绿”“怡红快绿”等主题色的搭配方法,并赋予它们传统的个性意义。如“红”色在传统社会习惯中代表吉祥喜庆。在红楼梦中作者就让主人公贾宝玉的周围充满了以红色为主的色彩气氛,如贾宝玉小时候住的地方叫“绛芸轩”,在大观园住在“怡红院”,又被人称作“绛洞花主”“怡红公子”,身上常穿着红色的衣服等等。贾宝玉是贾府地位最显贵

6、的贵戚公子,他常着穿的是红纱服、红袍等,这一点很符合他尊贵显赫的人物设定,同时也无形中暗示这个家族希望他继承、振兴家业发展的那一份殷切。又如“绿”色在红楼梦中则是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色彩符号,在她的周围到处都会围绕着一种绿色的色彩氛围,如在她自己的名字中就已经包含了一个“黛”字,“黛”字是用来画眉的青绿色墨,她有一个雅号“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其中有千竿翠竹遮映,还有松影参差、苔痕浓淡等等。红色和绿色尽管是互补色,但二者相互间所形成的色相反差却也最大,无形中也暗喻了宝玉与黛玉凄凉的人生境遇。作者想把这两种颜色协调统一起来,进而将两个人协调统一起来,这或许寄托了作者对宝黛二人爱情的一些美好期待和祝愿。(摘编自赵林浅析红楼梦中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表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自然生发的中国传统“五色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