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考情分析】1.试题比较。考查题型固定:文言文断句能力、实词及词义变化的理解能力、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新高考保持文言主观概括题(3分),翻译8分;老高考无文言概括题,文言翻译10分。断句题新老高考都采用2023年四省联考的涂字母形式。相对而言,新高考文言阅读题目难度要高。2.文本选材。老高考单文本,新高考双文本(复合文本)。2023年、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以前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

2、小说中选材。2023年跳出史传范围,文言文文本形式由以往单一文本,变成2023年双文本。文本内容侧重议论性。双文本、重议论,是最大的变化,2024年高考大概率保持这一趋势。但也有可能小说、散文、议论文等都有可能会进入选择视野。3.题型灵活。文言文出题会越来越灵活,选题也会越来越广泛。但能力要求没变还是理解和分析综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仍然是基本策略。4.考教融合。四套试题几乎同时关注教材,注重与课内实词的比较分析,有淡化文化常识的倾向,与教材衔接更密切。文言断句题目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侧

3、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2023年题型全部改为主观题型,而且题干表述四套卷完全一致,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文言文断句无法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试题将出现4种类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区分度得以提高。此外,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间要做出正确取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重中之重:关注教材,回归教材】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基本没变化,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应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课内知识的积

4、累、梳理与运用。【温馨提醒】【文言断句 涂字母】【基础知识】1.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彼、此、之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2.扣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成分多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写两人对话,一般只

5、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3.扣文言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尤其要关注“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4.扣特殊句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被动句。一些固定句式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常见的结构有

6、判断句(“者,也”“为、乃、即、则”)、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反问句(“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5.扣句式对称。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对称特点断句。【解题关键】涂字母断句子,将客观选择题变相改成主观题,考生没有任何投机可能。因为只有三处断句,句子相对而言就要短一些,这实际上降低了难度。同时,字母定位法,为机读阅卷提供了方便。涂字母断句选择题原则上3分不可丢。技法:(1)只需三处,我们可以运用由大到小倒推法。先确定“大”的范围,再来找其他两处。(2)答题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记住,只涂三处,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不能乱涂。【方法点拨】(一)断句原则及方法1.遵循三原则(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切忌边看边断。2.方法(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