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24届高三二模(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芜湖市2024届高三二模(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芜湖市2024届高三二模(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届芜湖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卷2024.05.07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15题。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艺术”都只是“技术”的一种别称。艺术从技术中剥离出来,获得独立的发展空间,是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现象。从此,艺术不再是一般的技术,它与美、审美之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内在关联,对普罗大众而言,艺术仿佛成为一个神秘的领域。然而,艺术从技术中剥离出来并不意味着艺术与技术的完全脱节,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技术的进步总能带来艺术的跨越式发展,并由此带来艺术存在方式的巨大变革。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技术性因素的不断发展,艺术的创作与演绎都越来越依赖技术,艺术在脱离技术过程中获得的神秘魅力,似乎就在不断上涨的技术大潮中渐渐褪去了。于是,在艺术观念的这一嬗变

3、过程中,一个悖论就出现了:艺术的独立发展,始于对技术性因素的摆脱;艺术的继续发展,却又高度依赖技术性因素的不断进步。前者告诉我们艺术性因素与技术性因素存在本质差异,后者却揭示了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性因素与技术性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艺术具有非技术的属性,但这种非技术属性的获得又离不开技术性因素的支撑。这种看似矛盾却又客观存在的现象,引起了古往今来众多艺术理论家的浓厚兴趣。先秦时期,庄周借庖丁之口说出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技之辨”因此成为艺术理论史上一个常辩常新的话题。“进乎技”指的是“超越”而不是抛弃技术,道是通过技达到的一种更高的追求。道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性因

4、素,技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因素,二者完美融合,形成了质感与境界并存的艺术存在方式。北宋的苏轼已经明确认识到了艺术的存在方式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维度。“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乐语文试题卷第 1 页(共8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离不开琴以及琴的制作技术,更离不开琴乐的演奏技术。琴的制作与演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技术,前者客观而后者主观。20世纪早期的王国维先生也曾专门论及艺术的主客观因素:“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这里谈到的意偏于主观,境偏于客观,二者结合构成文学艺术的核心内容。20世纪的西方学者对于这一问题也有深入

5、的思考。法国的杜夫海纳明确区分了客观的“艺术事实”和主观的“审美知觉”,认为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构成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作品。他还进一步将“艺术事实”区分为“物质质料”和“艺术质料”,从而也为后人将艺术活动中的技术性因素区分为物质性的和艺术性的两种不同类型提供了理论基础。艺术发展史已经证明,艺术活动中无论是主观的艺术性因素,还是客观的物质性因素,以及兼具物质性与艺术性的技术因素的发展,都会对艺术的存在方式产生极为重要且非常明显的影响。物质性的技术因素体现为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各种器具和材料的技术革新,比如画笔、颜料,或者琴弦、管材等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对艺术创作或者演出行为的影响;艺术性的技术因素体现为创

6、作或者演出技术的提高对艺术表现质量的提升,如此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伴随着19世纪以来各种现代科技,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显得越来越难以理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出现和迭代成为可能,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还需要借助技术存在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也都是技术;但似乎也是否定的,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已经不再需要根据杜夫海纳的理论区分出的物质性或者艺术性的技术,一切都可以由电脑软件搞定了。于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存在方式,在完成了另一次迥异于此前时代的嬗变的同时,却也向我们昭示了另一种悖论:当代艺术与技术之间的依存关系似乎更为深刻,深刻到人们越来越迷惑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当代艺术的存在而言,究竟是技术性因素、还是艺术性因素更为关键呢?一方面,似乎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人人便都能成为艺术家,而那些没有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艺术家们,则与这个时代的艺术圈子渐行渐远;另一方面,熟练掌握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师们,却又因艺术素材的缺乏和审美能力的不足而不得不求助于艺术家们,巧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