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后附原卷扫描版2024年哈尔滨市高考模拟试卷 (二)  语文试卷2024.05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分)材料一:戏

2、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戏剧艺术有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这些要素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或者说有一个五者共同追求的东西,那就是戏剧性。因此,戏剧性便是我们把握戏剧艺术的一个“美学入口”。从此入口,便可沿着艺术的门径由浅而深,探知“戏剧王国”里的许多奥秘。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

3、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正因为戏剧有这种双重性,人们对它的特性的认识,或着眼于文学性,或着眼于舞台性,或着眼于两者的结合,于是便形成了对戏剧性的种种不同的说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表达戏剧性的意思时使用了“戏剧”一词的形容词:“戏剧式的”、“戏剧化的”。这是对“戏剧性”含义的最早表达方式。亚氏认为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攀仿,故而历代论者均以“行动”(动作)为戏剧之根本特征。然而并非一切“行动”均有戏剧性。亚氏所强调的对行动之“戏剧式的”或“戏剧化的”摹仿有两种情况:第一,“史诗诗人也应编制戏剧化的

4、情节,即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第二,“通过扮演,语文试卷 第1页 (共10页)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物。”这里讲戏剧性,前者着眼于文学的构成(戏剧化的情节),后者着眼于舞台的呈现。后世论戏剧性者,大都是沿着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思考与论述的。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

5、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重视它们。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材料二:剧本对语言的特殊要求,一般地说,有两个方面:第一,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依靠人物自身的台词,而不能像在小说中那样,可以由作者出面用叙述、议论的语言,暗示读者应该怎样

6、理解人物,甚至给读者解释人物隐秘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动机。这是剧本创作的难处。正是考虑到这种特殊的限制,高尔基认为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读长篇小说时,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语言:凤姐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在小说中,作家常常用这样的语言暗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画龙点睛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作家常常用这样的语言直接告诉读者应该怎样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例如,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介绍葛朗台这个暴发户、守财奴的性格特征时写: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这种形象的比喻,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这样的提示,是生动的、精辟的。可是,在剧本中,这种提示的语言,却没有容身之地。作家对人物形象的构思,只能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对话、独白、旁白)体现出来。第二,剧本的语言要更富有动作性。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应该有动作性。比较起来,对语言的这种要求在戏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