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各家各派的伦理思想各异,但是对社会成员所施加的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教化活动的最终意图是一样的,就是创造和谐社会会,培养德性,磨砺人格和导人向善。传统儒家思想认为通过礼义的道德教化,在社会上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醇厚社会风气。通过对人们的教化,秦国出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盛局面。中国古代众多的族规、家规、家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对成员的道德要求。在明清两代,不少地方的宗规、族规,往往首列《教民六谕》,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家族是自觉配合朝廷推行教化的摘编自王司瑜《中国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材料二《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化的且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识,围绕(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写一篇小论文。(8(8分)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月)历史

13.17世纪,英国学者对《大宪章》进行了重新解释,如用“人民”来置换贵族,用“人民对统治者的斗争”来类比贵族对国王的斗争,从而使《大宪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英国学者旨在A.扩大民权完善政党政治B.迎合民众扩大统治基础C.依托传统反对专制王权D.限制国王维护贵族特权

5.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即安排人修撰全国性地理总志《元一统志》,并言:“(要)大集万方图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书成后又让人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我元四极之远,载籍之所未闻,振古之所未属者,莫不涣其群而混于一。”该地理志的修撰A.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B.折射出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D.服务于国家认同的现实需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