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年级10月调研考试(242092D)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年级10月调研考试(242092D)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二年级10月调研考试(242092D)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7.甲午战败后,天津海关盛宣怀致信翁同龢与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户部尚书翁同龢主动面见康有为,将其上书呈交光绪;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天津新军将领胡棻等变法方案大都与其相同或相近。这些现象说明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洋务派谋求立场转型C.官僚附和变法以求恩宠D.维新有较广泛政治基础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辛亥革命后,公民概念和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才开始在中国产生。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近代公民教育思想发展的早期尚未明确提出公民教育的思想,而主要体现为以培养公民道德为核心的中西融合的德育观。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侧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不断传入中国,不少教育界人士开始明确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主张,早期以公民道德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演变成为以“公民资格”为主题的公民教育思想。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指出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辽史》中曾记载:辽居松漠,最为强盛。天命有归,建国改元。号令法度,皆遵汉制。…然惟朝廷参置国官,吏州县者多遵唐制。历世既久,选举益严。冠以节度,承以观察、防御、团练等使,分以刺史、县令,大略采用唐制。据此可知,辽朝A.,照搬中原的政治经济体制B.坚持民族本位观念: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