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陕西省榆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 历史 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陕西省榆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2025.03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卷(选择题 共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作为良渚文化神崇拜产物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
2、化独特的标志。考古发现,这一标志不仅存在于良渚中心区域,也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这表明良渚文化A.初步形成了国家认同观念 B.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C.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 D.神权信仰与周边高度一致2.表1 所示是学者对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生活的部分统计数据。据表可知,汉代屯戍政策戍卒身份军事职责屯田任务年人均纳粮(石)边郡戍卒瞭望烽燧、修缮城障每人垦田5080亩20-30内郡戍卒运输粮草、戍守关隘辅助垦田3050
3、亩10-15刑徒戍边者筑路开渠、充作劳役不参与分配屯田无表1A.提高了边疆的自治水平 B.推动了中原农耕技术向西域传播C.体现了兵农合一的特点 D.促进了汉族与边疆各民族的交融3.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诏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建德三年(574年)下诏:“自今以后,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爰及鳏寡,所在军民,以时嫁娶。”推行这些政策主要是因为A.政局动荡人口锐减 &
4、nbsp; B.江南开发对人口的需求C.传统伦理观念影响 D.门阀士族增强实力需要4.唐律疏议中规定“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等,依令并立市券”,市券不仅盖有官印,还需官府审批,并制定了统一的市券格式。宋代出现了官版契纸和契尾,官版契纸由官府印制,税契时用印,这样的契约才有效。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立法进步 &
5、nbsp; B.政府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C.普通民众法律意识显著增强 D.政府对契约进行严格管理5.表2中的史料记载可直接用于研究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先生(许恒)每有奏对,则上自择善译者,然后见之。或译者言不逮意,上已领悟,或语意不伦,上亦觉其非而正之。元史“臣素不读汉人文书,未解其意”庚申外史元朝最后一个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说:“李先生教我儒书许多年,我不省书中何义;西番僧教我佛经,我一夕便晓。”表2A.汉化迟滞的现象明显
6、; B.民族矛盾的尖锐突出C.蒙汉杂糅的二元制度 D.草原本位的执政理念6.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内容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罚式、聚会、主事”七项,涉及宗族内部的行为规范和制度规定。而明代王守仁撰写的南赣乡约第一部分主讲乡约组织建设,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第三部分主讲乡约聚会。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理学开始成为官方的哲学 B.心学成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C.以社会教
7、化辅助社会治理 D.宗族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单位7.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经问世,便在知识界乃至社会各界引发热烈讨论,众多知识分子纷纷研读并从中汲取思想力量。这反映了A.传统学术体系的渐进调整 B.救亡与思想启蒙深度融合C.西学东渐促进东西方交流 D.各阶层对民主模式的探索8.1927年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会议批判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一决策旨在A.顺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新潮流 B.联合各阶层共同对抗国民党统治C.实现党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探寻新的革命策略挽救党和革命9.一篇关于共产党某时期土地政策问题的报告中这样描述:“土地关系变化了,一个是反出为入,卖地是地主、买地是农民。据统计,某地13家地主4年中卖出土地619亩,占土地全数的37%,有的卖出则占65%。”这种做法A.改变了阶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