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校2025届高三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云南三校2025届高三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pdf》,以下展示关于《云南三校2025届高三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六)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形 成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生物分子的

2、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氢键连接成多糖等生物大分子B.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发生改变,这与氢键的破坏有关C.由于氢键的存在,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改变,这对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D.氢键使得DNA双链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并且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钠跌同向转运体印年6右十血液v-5k-ATP 2.图1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运输I-有关的物质运输示意图,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外的较高 的Na3农度,血浆中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需要钠碘同向转运体介导,钠碘同向转运 体只能转运Na知I-o下列

3、叙述错误的是A.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B.Na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被动运输过程C.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不会降低该细胞摄取碘的能力D.钠碘同向转运体只能转运Na却I-,说明该转运体具有特异性 图;1队23.为了探究OsNAC基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测定某种水稻的野生型(WT)、OsNAC 敲除突变体(K0)及OsNAC过量表达株(0E),在灌浆期旗叶(位于植株最顶端)的净光合速率 和叶绿素含量如下表;测定旗叶中编码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相对 表达量蔗糖含量及单株产量如图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净光合速率(jmo1nr2fT)叶绿素含量(mgg】)第1页,共10页T24.04.0

4、K020.33.20E27.74.6四期m照网解舞假成膂A.OsNAC过量表达会降低细胞呼吸消耗光合作用的产物,提高净光合速率B.与WT组相比,0E组的设置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C.0E组与K0组相比,相同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C 3的消耗量更大D.若抑制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某家系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图3甲所示,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o研究人员对h和1%甲病相关基因进行扩增、酶切和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正常基 因含有一个限制酶切位点,致病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致病基因的产生是碱基对的替换 引起的,bp表示碱基对。下列

5、叙述错误的是19H语 9HO甲向患者 j11 乙病男患者nO o正常女性1 2 3 4 口正常男性A图3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图B的a侧为点样侧,致病基因新增酶切位点位于590bp片段中C.若用PC R扩lh的甲病基因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4种条带 D.L和L婚配生育了一个男孩,该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12 5.有研究小组利用某种化学诱变剂进行小麦育种。该诱变剂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G 发生烷基化后与碱基T配对。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小麦种子后,获得叶绿素酶(叶绿 素酶能促进叶绿素的降解)基因突变的植株甲(叶绿素含量相当于野生型小麦的 58%和植株乙(叶绿素

6、含量相当于野生型小麦的29%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第2页,共10页A.实验中获得植株甲和乙,可说明诱变剂引起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B.植株甲、乙的叶绿素含量都降低,说明其叶绿素酶的活性都比野生型小麦的低C.若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出现野生型小麦,则可说明野生型小麦的高叶绿素含量为隐 性性状D.经诱变剂处理后,叶绿素酶基因在第三次复制时才会出现G-C替换成A-T的现象 6,适应辐射现象表现为由一个祖先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新物种,从而适应不同 的环境,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为了探索鼠尾草属部分植物的适应辐射 机制,科研小组对传粉者熊蜂的体长与鼠尾草花冠长度的关系进行了侬研究,统计 结果如图4所示(以D组为例解释:体长大约为26mr28m能间的熊蜂,它的传 粉对象鼠尾草的花冠长度大约为30.0mi30.5m旎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体长/mmA.由图可知熊蜂的体长与花冠长度大致呈负相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熊蜂越大越无法 完全进入花冠内吸取花蜜,从而影响传粉B.蝙蝠以回声定位捕食猎物,而灯蛾科昆虫能发射超声波使其失灵,该现象符合适应 辐射C.适应辐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