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要教会他们的首先是认全书本中的字词,以及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想和文章中心思想,下面小编带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2021,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会认的字。
塘(táng)(池塘)(荷塘)(鱼塘)
脑(nǎo)(大脑)(头脑)(脑袋)
袋(dài)(口袋)(衣袋)(袋子)
灰(huī)(灰色)(灰心)(银灰)
哇(wɑ)(好哇)
教(jiào)(教育)(教学)(教导)
捕(bǔ)(逮捕)(抓捕)(捕获)
迎(yíng)(欢迎)(迎接)(迎面)
阿(ā)(阿姨)(阿妹)(阿里山)
姨(yí)(阿姨)(小姨)
龟(guī)(乌龟)(龟甲)(龟壳)
披(pī)(披风)(披肩)(披着)
鼓(gǔ)(打鼓)(敲鼓)(鼓起)
晒(shài)(晾晒)(防晒)(晒干)
淹(yān)(淹死)(淹没)(淹水)
越(yuè)(超越)(跨越)(越过)
滴(dī)(水滴)(滴落)(雨滴)
溪(xī)(溪水)(小溪)(溪流)
奔(bēn)(飞奔)(奔流)(奔跑)
冲(chōng)(冲走)(冲毁)(冲破)
毁(huǐ)(毁坏)(毁灭)(烧毁)
没(mò)(淹没)(沉没)(没落)
猜(cāi)(猜想)(猜测)(猜谜)
屋(wū)(房屋)(屋子)(小屋)
植(zhí)(植树)(种植)(植被)
为(wéi)(行为)(作为)(成为)
旅(lǚ)(旅行)(旅途)(旅程)
底(dǐ)(月底)(锅底)(底下)
备(bèi)(准备)(备用)(预备)
纷(fēn)(缤纷)(纷乱)(纷纷)
刺(cì)(鱼刺)(针刺)(刺绣)
粗(cū)(粗细)(粗心)(粗俗)
炸(zhà)(炸弹)(炸药)(炸开)
离(lí)(离开)(距离)(远离)
察(chá)(观察)(考察)(侦察)
得(dé)(获得)(得到)(得手)
二、会写的字。
两(两个)(两次)(两年)
就(就是)(成就)(就业)
哪(哪里)(哪个)(哪边)
宽(宽大)(宽度)(宽敞)
顶(头顶)(山顶)(顶住)
睛(眼睛)(目不转睛)(画龙点睛)
肚(肚子)(肚皮)(鱼肚)
皮(皮衣)(皮毛)(皮肤)
孩(孩子)(孩童)(男孩)
跳(跳高)(跳起)(心跳)
变(变化)(变天)(改变)
极(极力)(北极)(极好)
片(一片)(纸片)(铁片)
傍(傍晚)(傍午)(依傍)
海(大海)(火海)(海水)
洋(海洋)(大样)(汪洋)
作(作业)(作文)(工作)
坏(坏事)(破坏)(坏人)
给(给你)(送给)(还给)
带(带头)(背带)(皮带)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宽——广(阔) 连忙——赶忙(赶快、马上)
平常——平时 温和——温顺
办法——方法 如果——假如
告别——告辞 旅行——旅游
2.反义词。
长——短 低——高 升——降
好——坏 轻——重
温和——暴躁 许多——少许 粗心——细心
仔细——马虎 快活——难过(苦恼、忧伤)
3.量词积累。
一(群)蝌蚪 一(条)腿
一(只)乌龟 一(只)眼睛
4.词语搭配。
(大大)的脑袋 (快活)地游来游去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灌溉)田地
(淹没)庄稼
5.词语归类。
AABB式词语:许许多多 千千万万 密密麻麻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ABAB式词语:很多很多 很高很高 很冷很冷 极少极少 火红火红
6.成语盘点。
四海为家
四、日积月累。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五、佳句欣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找妈妈》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找妈妈》
3.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小蝌蚪找妈妈》
4.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我是什么》
5.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植物妈妈有办法》
6.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
六、课文主要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课文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汽、云、雨、冰雹)和与人的利弊关系。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db:内容2]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