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分)《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 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
9.(1.5分)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主要职官之)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
A.削弱了中书的权限 B.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
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1.5分)运用“时间尺度”是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之乱 D.黄巢起义
11.(1.5分)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 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12.(1.5分)《元》编纂者言:“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言论的含义不包括,元代( )
A.天下统疆域空前辽阔 B.边疆治理与内地体化
C.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 D.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13.(1.5分)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 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
9.(1.5分)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主要职官之)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
A.削弱了中书的权限 B.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
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1.5分)运用“时间尺度”是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所谓时间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读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之乱 D.黄巢起义
11.(1.5分)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凡被礼部考试录取的考生均须经过殿试,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无须再经吏部其他选试。殿试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出名次。自此以后,进士均为“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下列对这做法政治意图的相关解释最合理的应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用人权威
C.重组中枢机构架空外朝 D.彰显殿试的权威与地位
12.(1.5分)《元》编纂者言:“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言论的含义不包括,元代( )
A.天下统疆域空前辽阔 B.边疆治理与内地体化
C.对边地的统治比较稳定 D.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13.(1.5分)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